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原始點療法講習 迴響熱烈

June 08, 2010 12:02 AM 280 觀看次數 5



張釗漢醫師向莊嚴寺僧眾及200多位學員講解原始點療法。


台灣著名醫師張釗漢日前應美國佛教會之邀舉辦「原始點療法」講習營,獲得200多位與會者的熱烈迴響,講習後仍不斷請益。
「原始點療法」創始人張釗漢指出,該治療法是全新的醫學觀念,不只治療疼痛,還能解除很多病痛,不需用針,不必吃藥,只用雙手推揉固定部位,即可達到明顯療效,輕微者甚至可一次治癒。
張釗漢於2008年成立疼痛醫療基金會推廣療法,不辦醫院,免費教學,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並應用此療法幫助其他病痛中的親友。
原始點療法源於張釗漢治療照顧罹癌妻子的痛苦經歷,行醫多年的他雖然想盡各種方法來抑制癌症蔓延,但癌細胞仍轉移至全身骨頭。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張釗漢悟到,任何一處病痛,都有一處固定的起源點,只要在起源點適當的處理,疼痛就會消失。他指出,愛妻的生命雖沒能留住,但她最後的生存品質和抗癌時間,已令專家感到不可思議。
在此基礎上,張釗漢研創出十項治療原則,還有13處人體部位的治療方法。張釗漢堅持「以人為本,以病為師」,提出大部分疼痛皆由筋傷所致、大部分重病由寒症引起等診斷學觀念。
學員中一位鑽研養身之道的法師表示,一開始聽到原始點療法抱持懷疑態度,但了解其原理和許多病例錄影後,發現該療法不但可以減少民眾看病往返的時間與金錢,亦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不少在場醫師也深有同感。
張釗漢近年在台灣、大陸及美國不斷巡迴演講,也應邀到各團體教導民眾如何減輕病痛,深獲各方讚譽。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紅豆袋的製作

紅豆袋的製作

材 料:1.生紅豆(總重量不宜超過1800公克.即3台斤)
2.純綿布(化纖材質易於加熱時變質)
製作方法:將棉布縫成格子狀,每格放入等量紅豆,尺寸依照個人使用部位大小縫製。


紅豆袋的加熱方式

1.傳統電鍋:將紅豆袋放置於內鍋中,外鍋不須放水,按下加熱後跳起,片刻再按下(約加熱2~3次 ,使電鍋處於保溫狀態下)。
2.旋風式烤箱:上下火130度,加熱約6分鐘。
*使用烤箱加熱,加熱時段請勿離開現場,且勿將紅豆袋靠近烤箱之內壁,會起火燃燒。
3.電熱毯:直接放置於電熱毯上(溫度以適中為宜)。
4.微波爐:直接放入加熱,依大小不同調整加熱時間。
(2台斤重約加熱3-4分鐘,以不燙手為原則。)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原始點鬆筋保健法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usa/uslocal/singtao/20100519/05161455162.html
2010年05月19日 05:16 星島日報
  【原始點鬆筋保健法】是以一種全新的觀念來讓自己自我保健,以達到身體的健康。它的特點是將病痛的根源,用「一條嵴椎加上八處及一個特別點」,來找出疾病及痠痛的根本點,它可治療各種疼痛,包括內科疾病,這是一套「自然預防醫學」。
  它對人體沒有侵入性,沒有用任何化學成分的藥物,所以沒有任何的副作用,也不産生醫療的廢棄物,只是靠正確的【原始點鬆筋保健法】治療,治療效果明顯,符合經濟與環保,以降低個人的醫療費用以及國家社會的醫療資源。
  此【原始點鬆筋保健法】適合全家學習,同時創造家庭和樂的氣氛,並照顧到全家人身體的健康。
  聯絡電話:Dana:415-518-5550,Jimmy:415-665-6719,Tiffany:415-407-4320,天聖佛堂:415-665-5373。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原始點治療法介紹 v3

一。 OPT 原始點治療



  所有疾病,其症狀(訊號)包括疼痛、痠、麻、癢、脹、悶、刺、腫、暈、抽筋、肌肉跳動、灼熱感、發燒、怕冷、流鼻涕、耳流膿、咳、喘、腹瀉、嘔吐、白帶、骨刺、瘤、疹......等不一而足,不管是分屬內科或傷科也不管是任何原因造成,其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只要找出原始痛點,推揉即可(原始點療法用於預防及治療病痛的部位稱為原始點,推揉原始點時,感覺疼痛的點,稱為原始痛點)。如果是寒證引起,則須加熱源熱之,熱源包括溫灸、加熱紅豆袋、暖暖包、電毯、電熱器…等。熱源使用:應以患者感覺溫暖舒服為宜,不可有燙的感覺。

  所有疾病,如果只知病名(例如:憂鬱症、糖尿病、高血壓、血癌、淋巴癌),而不知生病部位所在,則可從整條脊椎兩側或四肢找出原始痛點,而加以處理,脊椎旁兩側之原始痛點,可治療前後相對應之內臟疾病。

  所有疾病,若找出原始痛點推揉後,雖有改善但進展緩慢,多是因寒引起,故須加熱源熱之。而所有嚴重疾病(例如:癌症),大部分也是因寒所致。

寒證的辨證參考
1. 舌質淡白,舌胖有齒痕,舌有潤白苔
2. 鼻子過敏,早晚症狀較嚴重者,受風寒症狀即加重
3. 不喜歡喝水,飲冷症狀即惡化,吃熱補則舒服且不口渴
4. 脈跳得比較慢(遲)或特別快而無力(細數)
5. 怕冷,四肢冰冷
6. 肌肉僵硬

寒證患者飲食禁忌:勿食冰品、茶葉、生冷蔬菓。


疾病的由來
可分內因及外因兩種:
(1)內因:壓力、憂煩、不眠、勞累、飲食過冷…。
(2)外因:外感風寒、姿勢不正、外傷、過度使用…。
 

患者自己感覺疼痛(訊號)處,病源可分兩種:
(1)它處筋傷所致。
(2)本身組織受損所致。


在臨床上,又以它處筋傷患者為多數。舉凡慢性之脊椎移位或滑脫、關節及骨頭的疼痛,大部分都是因為它處筋傷所致,而內科的疼痛也是因為它處筋傷所致。

兩者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找到原始痛點推揉後:
(1)症狀明顯改善,則屬它處筋傷。
(2)症狀改善並不明顯,則屬本身組織受損,其臨床症狀表現來得又急又重,最令患者難以承受。
(3)亦有兩種同時受損者。


治療方法
(1)它處筋傷則以原始點療法加以處理。
(2)本身組織受損,就需要時間來進行身體組織自我的修復,在這段修復期,休息是很重要的,期間應以原始點療法來加速病情的癒合。
(3)如果是寒證,可以在原始點甚至患處加熱源熱之。

  所有的原始點,大多位在骨旁之筋,找到原始痛點後,推揉力道或輕或重,應以患者能承受為宜,但又不能太輕,否則效果不佳,最好是患者感覺在推揉時有點疼痛,但又能承受為宜,推揉力道最好由輕而重。至於推揉的時間很難訂定,只要患者症狀減輕即可停止操作,時間也許是幾秒鐘,也可能是幾分鐘。

  在臨床上,通常傷科以推揉為主,熱敷為輔;內科則以熱敷為主,推揉為輔;內傷科之嚴重者,則推揉、熱敷並重。

禁忌
(1)不管是筋傷或是本身組織受損,都不能在患者自己感覺的痛(訊號)處推揉。
(2)骨頭,絕勿推揉,否則易紅腫發炎。


傷科組織受損的修復期觀察
(1)一般扭傷患者其組織受損,修復期約需三至七天,即可復原。
(2)腰背肌肉腫脹變形,或指骨受損肌腱撕裂,修復期約需一至三個月。
(3)脊椎骨本身及其旁之筋嚴重受損,修復期約需三至六個月。
(4)如果患者受損部位不斷使用,就會使修復期變長。


預後
  症狀一天二十四小時持續發作,則較難處理,一天內症狀時好時壞,則較易治療。


保健之道
(1)以原始點療法來診斷及保健身體,預防疾病產生。
(2)要有規律的作息-適當的休息,並按時就寢。
(3)常懷感恩包容的心,不吃冰冷食物。
(4)固定做運動,如柔軟操、拉筋、瑜珈、太極拳、氣功、拜佛…等。


其它注意事項
(1)手足新傷、腫痛,最好先照X光片,確定骨頭無虞,再來治療。
(2)手受傷,盡量避免握拳及持重。
(3)腳受傷,盡量避免久坐及站立過久。
(4)腰背受傷,宜避免彎腰持重及久坐,最好是躺著休息。
(5)關節受傷如手腕、肩、頸……等,日常活動宜轉向不痛側。


二。操作手技:

原始點療法常用手法操作技術為手肘法、拇指法、豆狀骨法、食指法、拳頭法,



§ 頭部原始點 §

(1)頭痛、偏頭痛、頭暈。
(2)眼皮跳、眼睛痛、眼睛凸、眼酸澀、口眼歪斜。
(3)口齒不清、牙齒咬合疼痛、舌頭麻、痛及灼熱感。
(4)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
(5)急性耳聾及耳鳴。
(6)頸椎痛(靜止時)。

治療:推揉耳後下頷骨旁,然後沿耳後乳突部至枕骨下緣推揉到頸椎旁之原始痛點。
參考:其它頭部疾病(如感冒、發燒、失眠、癡呆、鼻子過敏、青春痘、腦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等),治療應推揉頭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 頸部原始點 §

*頸椎旋轉痛、吞嚥疼痛、鎖骨痛、肩膀痛:
治療:可推揉頸椎棘突旁兩側筋上之原始痛點。
參考:頸椎俯仰痛之患者需推揉上胸椎棘突旁兩側筋上之原始痛點


§ 上背部原始點 §



*背痛(肩胛骨痛、膏肓痛、胸椎痛)、胸悶痛、肩後痛、小腿肚痛及抽筋:
治療:推揉胸椎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
參考:其它胸背部疾病(如氣喘、咳嗽、心痛、心悸、乳癌、肺癌…等),治療應推揉上背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肩痛(肩上痛及肩前痛)、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
治療:可推揉肩胛骨上崗下肌之原始痛點。
參考:患者如果肩膀痛或肩部後面痛,合併肩痛或肩臂痛,則先推揉頸椎或上胸椎,再處理肩胛骨上崗下肌之原始痛點。


§ 下背部及腰部原始點 §



*脇肋痛、腰痛(腰椎痛、腰橫帶痛、腰外側痛):
治療:從胸椎到腰椎棘突旁兩側找出原始痛點推揉。

參考:其它腹部疾病(如胃痛、腹脹、泄瀉、便秘、肝癌、胃癌、胰臟癌…等),治療應推揉下背部及腰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臀部及臀側面痛(髂骨上緣痛、薦椎痛、大轉子痛):
治療:推揉腰椎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


§ 臀部原始點 §



*恥骨或陰部痛、尾椎痛
治療:推揉兩側臀部薦椎旁之原始痛點。

*鼠蹊溝痛、腿部痛(大腿痛、膝痛、膝後痛、膝不能彎曲、小腿前內外側痛、
足跟腱痛、足踝關節痛及踝骨旁痛)
治療:推揉同側臀部薦椎旁之原始痛點。

參考:所有下腹部疾病(小腹少腹脹痛、頻尿、少尿、尿痛、月經異常、痛經、肌瘤、白帶、陰道炎、腰腹下肢癢疹、卵巢癌、子宮頸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治療應推揉腰部及臀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 腿部原始點 §



*膝蓋痛(臏骨痛):
治療:推揉膝蓋上緣股四頭肌之內側肌或外側肌之原始痛點。



*小腿脛骨粗隆痛:
治療:可推揉小腿脛骨粗隆往外平行,在脛骨及腓骨間之原始痛點。

*小腿肚痛及抽筋:
治療:請參見上背部原始點。



§ 足部原始點 §



*足跟痛(足底後段痛):
治療:可推揉內踝骨旁之後緣及後緣上部之原始痛點。
參考:只有極少部分患者是因外踝骨後緣引起。

*足痛(足背及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
治療:均推揉同側踝骨旁前緣及下緣之原始痛點。

*足趾痛、足底前段痛:
治療:推揉足背蹠骨間蚓狀肌之原始痛點。
參考:足部之內科症狀(濕疹、足汗、足裂、足癬、痛風、香港腳…等),治療應推揉足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 肘部、腕部、手部原始點 §



*手肘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肘臂痛、手腕關節旋轉痛、手腕壓痛、拇指掌骨痛、拇指麻、小指麻:
治療:推揉肘後肱骨旁肱三頭肌外側頭之原始痛點。

*手腕痛(媽媽手、腕關節腱鞘囊腫、腕隧道症候群)、掌背痛:
治療:推揉橈骨頭及尺骨頭中間肌腱之原始痛點。
參考:部分患者需推揉肌腱兩側之原始痛點。



*拇指痛:
治療:推揉第一掌骨及大多角骨間骨旁之原始痛點(拇短展肌)。

*手指痛、手掌正面痛、手指麻:
治療:推揉掌骨間蚓狀肌之原始痛點。
參考:肘、腕、手部之內科症狀(濕疹、手汗、富貴手、手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治療應推揉肘、腕、手部原始痛點,屬寒證者需用熱源熱之。

內科應用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自我保健的原始痛點 中醫報乎你知

找出原始痛點,透過推揉即可改善包括疼、痛、痠、麻、癢、脹、悶、刺、腫、暈、抽筋、流鼻涕…等疾病的症狀,是目前正夯的中醫「疼痛原始點療法」基礎理論,衛生署苗栗醫院副院長許振榮表示,傳統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其中「疼痛原始點療法」為實用且易學的部份,相當適合民眾應用於自我保健。

中醫科主任康鍾禧主任說明,所有原始痛點,大多位在骨旁之筋,找到原始痛點後,推揉力道應以患者能承受為宜,但又不能太輕,否則效果不佳,最好是患者感覺在推揉時有點疼痛,但又能承受為宜,推揉力道最好由輕而重。

康主任進一步介紹常見疾病症狀和疼痛原始點如:

胸腔部疾病患者,如胸悶、氣喘、咳嗽、心悸、心痛、胃痛、嘔吐、呃逆、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背痛、胸椎痛、胸痛、肩部後面痛、小腿肚痛或抽筋、胸背癢疹,屬上背部原始點,可推揉胸椎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
腹腔部疾病的患者:如消化不良、腹痛、泄瀉、便秘、黃疸、鼓脹、肝病、肝炎、胰臟病、腎臟病、腎炎、水腫,屬下背部原始點,可推揉胸椎到腰椎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
若有小腹部、少腹部、骨盆腔部、下肢部不舒服症狀的患者,如: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白帶、痛經、月經異常、子宮肌瘤、卵巢疾患、腰椎痛、臀部痛、尾椎痛、坐骨神經痛、大腿痛、膝痛或不能彎曲、小腿前內外側痛、足踝關節痛、足跟腱痛、腰腹癢疹、下肢癢疹…等,可推揉位於腰椎棘突旁兩側及臀部薦椎旁兩斜側的腰部及臀部原始點。
此外頭部、頸部、膝部、足部和肘部、腕部、手部也都各有其疼痛原始點;康主任也特別提醒,「疼痛原始點療法」禁忌為:

不管是筋傷或是本身組織受損,都不能在患者自己感覺的痛處推揉。
骨頭,絕勿推揉,否則容易紅腫發炎。
另外也要注意,推揉的時間,只要症狀減輕,即可停止操作,時間也許幾秒鐘,也可能是幾分鐘,如果未能改善,則應儘速尋求專科醫師的協治。

原文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原始點療法義診 ( ???)

1.樂生義診:每週四 14:00~17:00

 地點:新莊樂生療養院

2.內湖義診:每週一、五 19:00~21:0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龍路21號 02-27944399

3.苗栗義診:每週五 09:00~11:00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營盤里延平路137號3樓(竹苗淨宗學會)

4.台中義診:每週一 14:00~17:00

 地址: 菩提仁愛之家地下一樓康樂室(台中縣大里市大明路55號)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原始點療法

雨後有情天(許老爹)--資料引自慈濟的報導。
分類:健康資訊
2009/01/30 16:29
這是慈濟人醫會在嘉義縣大埔鄉的最後一次義診,大埔醫療站完成後,六年來,在這偏遠山區的義診階段性任務也將畫下休止符。

「雖然趕上了慈濟人醫會在大埔的最後一次義診,但總遺憾我來得太遲了。」張釗漢醫師有感而發地說。

從中文到中醫

溫文儒雅的張釗漢,從外表很難想像他曾是保家衛國的職業軍人。國中畢業後,進入空軍機械學校士官班就讀的他,之所以會選擇讀軍校,是因為「讀軍校有薪水可以領」。

軍校畢業後,求知的慾望讓他更上一層樓,考上了成功大學夜間部中文系,並在父親「中文和中醫只差一個字」的鼓勵下,開始鑽研中醫。

「一開始是自己看書,民國七十三年要參加檢考之前才去補習。」張釗漢說。
退伍後,「失業」的恐懼讓張釗漢沒有回到故鄉三重,他選擇到內湖,為中醫師考照努力衝刺。

張釗漢說:「在內湖這一年半的時間,我是以『破釜沈舟』的決心,專心準備中醫師的執照考試。」

辛勤耕耘,得來的是甜美果實,民國七十五年,張釗漢取得了中醫師執照,南下高雄縣鳳山行醫,半年後轉到台南縣新營,就此落地生根。

平淡生活起波濤

民國七十七年,張釗漢與在郊遊認識的成大學妹施淑偵結婚,婚後育有兩女一男。在他的人生哲學中,只想平平淡淡過日子,夫妻共同經營好家庭,把子女拉拔成人之外,不復他求。

也因為他的這個觀念,在施淑偵接觸慈濟後,雖然很有心要投入,但總在張釗漢「把家顧好、把小孩帶好」的要求下,只能默默地收善款。

「施淑偵很用心,看我每個月從台南到新營來收功德款,覺得讓我跑這麼遠只收她一戶很不好意思,就努力幫忙勸募會員。」張瓊文說:「不但如此,只要慈濟有義賣,她也都會發心參與。」

張釗漢理想中的平淡的生活,在施淑偵罹患乳癌後破滅了,整個家庭陷入愁雲慘霧之中。八十九年初,確認了施淑偵的病況後,張釗漢在「切除局部」、「整個切除」的手術同意書中選擇了復發風險較小的「整個切除」。

手術完成後,他發現醫生只切除了局部,很不放心地問了兩次:「只切除局部,會不會原處復發?」

主刀的醫生很肯定的告訴他:「不會!」

出院後,因為施淑偵虛弱的身體無法承受化療,於是夫妻倆的生活型態有了重大改變。
每天一大早就去爬山、運動,吃的是生機飲食,希望藉此改善施淑偵的體質。

經過一段時間後,施淑偵的傷口始終無法癒合,同時感到骨頭會疼痛,再到原開刀的醫學中心檢查,發現癌細胞在原處復發,並已轉移到骨頭。

張釗漢問主刀的醫生,當初為何沒全部切除,並肯定不會原處復發?醫生把全部責任歸咎於未做化療,並評估施淑偵再開刀多頂剩半年的壽命,同時身體太虛弱無法做化療,拒絕再動手術。

轉往另一所醫學中心後,雖然動了第二次手術,但在癌細胞已轉移的情況下,情況仍很不樂觀。

地獄酷刑般的折磨

癌細胞不斷的侵蝕,施淑偵的疼痛一天比一天劇烈,那種疼痛,就像被割骨抽筋,施淑偵形容那種痛,比地藏經的地獄酷刑還要苦。

九十一年中秋過後,張釗漢到東山鄉的山上找了一間房子,讓施淑偵專心養病。

「說拋家棄子,一點也不為過。」張釗漢把孩子託親友照顧,每天清早下山到診所上班,下班後立即趕回山上陪施淑偵,除了研究各類中醫書籍尋找藥方之外,還託人到大陸尋找藥材,全力挽救太太的生命。

將近一年的努力,終究還是敵不過癌細胞的折磨,施淑偵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虛弱。九十二年中秋節前幾天,施淑偵說:「上山是來求生的,我看我是不行了,我們下山與孩子團圓吧!」

面對太太的要求,張釗漢是百般的不願意,因為他知道,下山就是投降,就是判死刑;在太太的一再要求下,中秋節前,施淑偵回到家中,和孩子一起渡過生命中的最後一個中秋節。

之後,施淑偵的病況急速惡化,身體的疼痛加劇,在止痛劑已完全無法控制疼痛下,張釗漢想到了嗎啡;由於嗎啡是管製藥品,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於是他帶著施淑偵到第二次開刀的醫學中心就診。

在候診室等待的當下,施淑偵已痛得死去活來,張釗漢對醫生說,病人已痛得無法忍受,能不能先看診,換來的是冷冷的答覆:「排隊來!」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拿到了嗎啡;回到家中後,由於往返路程的顛簸,施淑偵整整躺了兩天無法動彈,更糟糕的是,嗎啡也無法止住身上的疼痛。

張釗漢說:「那時候最多曾請了四位看護,排班幫她按摩來減輕疼痛。」
擔任看護的蔡華美說:「張釗漢對太太用情很深,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全程陪著太太;夜晚,只要聽到施淑偵的呻吟,都會馬上驚醒問太太哪裏不舒。」

心蓮病房逢良醫

施淑偵的狀況愈來愈差,蔡華美建議,可以考慮住進大林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因為醫院拒收動第二次手術,以及拿嗎啡的不愉快經驗,讓張釗漢對西醫已失去信心;在蔡華美的勸說及施淑偵對慈濟的信任下,他決定先去看看再說。

張釗漢說:「當時只是想先去看看瞭解一下,卻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在與陳世琦醫師詳談後,陳醫師留下手機號碼給張釗漢。

「留下手機號碼,等於隨時待命,怎麼有這麼好的醫生!」張釗漢有著滿滿的感動。

陳醫師讓他解除了心中的疑懼後,施淑偵住進了大林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
經過詳細檢查,陳醫師請張釗漢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施淑偵的狀況很可能只剩下一個禮拜的時間了,目前就是先以嗎啡來止痛,減輕她的痛苦。

「嗎啡沒有效果,我們已試過了。」

「是劑量控制的問題。」陳醫師對張釗漢解釋說。

第一劑嗎啡注射進去,施淑偵的疼痛不但未得舒緩,反而全身冰冷,嚇壞了張釗漢,雖然陳醫師解釋這是劑量控制的問題,他仍不敢再「冒險」。

施淑偵說:「我一看到陳醫師,對他就有信任感,我願意再試試看。」
第二劑的嗎啡,終於讓施淑偵的疼痛暫時緩和了下來。

面對時日不多的妻子,張釗漢想的是,如何延續她的壽命。在學長黃金鍾的建議下,嘗試用人參濃湯給施淑偵喝。

所謂人參濃湯,就是將人參比照煎藥般,整條人參用三碗水煎成八分。第一碗濃湯喝下後,施淑偵的精神有明顯的好轉,就這樣持續天天煎人參濃湯讓她喝。

「人參有天、地、良三個等級,我都買最高『天』字級的來煎,一個月光人參的費用就要十幾萬。」張釗漢說:「起先是偷偷讓她喝,後來被陳世琦醫師看見了,他並不反對,就不再躲躲藏藏的,有時陳醫師來巡房,還會請他嚐嚐呢!」

悟出疼痛療法

在陳世琦醫師及其醫療團隊的用心照護下,施淑偵的生命是延續下來了,但癌末身體上的疼痛仍是一大折磨,除了藥物控制,就是靠著按摩來舒緩。

有一次張釗漢在幫她按摩臀部時,施淑偵鼠蹊部的疼痛突然得到緩解,這發現讓張釗漢重新思考,莫非疼痛的起源處不在痛的地方?於是,他開始試著在施淑偵身上,尋找疼痛的起源處加以按摩,結果每次都能得到緩解。他再把這發現應用在到診所求醫的患者身上,效果奇佳;這也讓他悟到,原來患者感覺的痛處,只是個影子而已,如果只是在影子上下功夫,是沒有效果的。

「那時候,讓我體會到圓覺經裏面說的『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張釗漢說,人的潛能總在最困難的時候被激發,豁然領悟之後,可以創新很多手法。

每次在施淑偵身上尋找出的痛源,應用在患者身上的效果,張釗漢都會和太太討論;施淑偵則叮嚀他:這一套可以救很多人,要好好研究。

在心蓮病房住了將近十個月,施淑偵還是走了。而她隨時出現的疼痛,讓張釗漢翻遍了她身上的每一條筋來尋找痛源,不但舒緩了疼痛,更因而開創出疼痛療法。

張釗漢的胞姊,張麗華談到施淑偵,總有無限的感嘆:「應該是老天爺有任務給她,要來教導這套手法的。」

張釗漢更加用心去研究這套手法,他說:「這輩子引導我用心去面對病患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太太的鼓勵,另一個是陳世琦醫師。」

施淑偵在大林慈濟醫院的這段時間,張釗漢從陳醫師及其醫療團隊的身上,看到了醫師如何用心去面對病患。

「受到陳醫師的影響,現在,即使是在休診時間,只要有人按門鈴,我就會開門,在這時間看診的就是義診,完全不收費。」張釗漢說。

接續太太未完成的路

最讓張釗漢感慨萬千的,是施淑偵臨終前的一段話:「唉!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做了慈濟的幕後委員,專門為慈濟收善款,但還來不及走到幕前,生命已到盡頭。」

告別式的那一天,張釗漢對著施淑偵的遺像說:「妳放心的走,沒有完成的心願,我會幫妳完成。」

為了實現太太未完成的夢,張釗漢開始投入慈濟人醫會的義診、往診。只要慈濟活動邀約,他一定以慈濟為優先。

張釗漢比較傾向參與義診,因為可以服務較多的病患。有一次的義診,其他科別的醫師看到大排長龍的疼痛患者,對他說:「你好幸福。」

張釗漢說:「推拿雖然辛苦,但看到這麼多疼痛的病患,我能在這裏幫他們解除痛苦,當下覺得自己是真的好幸福。」

慈濟有眾多的環保、福田志工,筋骨傷痛的問題普遍存在,張釗漢希望能走遍全省,到各個慈濟據點傳授疼痛療法,幫助這些為愛付出的志工。

「她很喜歡慈濟,很想親近證嚴法師,雖然我並不反對她募款,但每次想要去參加慈濟的活動,我總會要她把家顧好就可以了。」張釗漢說:「以前是我障礙了她;在我有生之年,我會走完她未完成的路。」

讓患者遠離疼痛

施淑偵希望他用這套手法救人的心願,一直在張釗漢的腦海中縈繞。他決定把這套手法公開,除了應邀到各大醫院講述疼痛療法,也接受各社會團體邀約免費教導。

在張麗華的鼓勵、協助下,民國九十五年二月,疼痛療法的小冊子出書,十月開始拍攝教學影音光碟。

原本張釗漢還在猶豫是不是要這麼早拍攝,因為他想準備更周全後再來拍。
在弟媳往生後,就結束瑜珈教學工作,到弟弟診所幫忙的張麗華說:「人生無常,好的事情要趕快去做;弟媳是用生命在示現,我們怎麼可以停下來。」

影音教學拍攝完成後,姊弟倆一再重看,總覺得好像有某些不足。

「或許是因緣吧!」張釗漢說:「感覺不足的地方,從光碟反覆研究後,終於有所突破。」

重新拍攝、製作定案後,張釗漢自費委製,光碟只送不賣。詳細的示範解說,讓一般民眾不必醫師指導,就可以從光碟內容學到疼痛療法。

計劃把這一套疼痛療法推行到全世界的張釗漢,以老子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自勉。

張釗漢說:「疼痛推拿術屬民俗療法,人人可學。如果把這一套以商業手法行銷,相信可以很快就賺到很多錢,但這不是我要的,我只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遠離疼痛,相信這也是太太要我做的。」

他的心裏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藉由這片教學光碟來紀念這輩子最深愛的人──施淑偵。

註:光碟是許老爹拍攝製作的

──────────────────────────────────
財團法人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http://www.cch-foundation.org/